根據輝達官方發佈的公告,該公司首次宣布將在美國境內製造 AI 超級電腦。這家 AI 晶片龍頭於週一在官方部落格中宣布,已著手在美國興建工廠,推進其在地化生產計畫。
在過去一年,輝達是表現最亮眼的美股之一,2024 年全年股價飆升 174%,其在人工智慧發展中的戰略地位無庸置疑。如今,輝達更進一步將 AI 超級電腦的製造鏈搬回美國本土,顯示其在地化與關稅政策避險的雙重考量。
輝達的 AI 超級電腦被視為一種全新型態資料中心的引擎,具有超高的 GPU 運算能力、專屬的網路與儲存架構,能支撐像 GPT、Gemini、Stable Diffusion 等模型的訓練過程。而所謂的「AI 工廠」,則是一種比喻,指的是專門用來「生產 AI 模型」的資料中心。輝達表示,該公司未來幾年預計將建設數十座「千兆瓦等級」的 AI 工廠。
根據輝達公告,該公司目前已啟動超過 100 萬平方英尺的生產空間,其 Blackwell 晶片已在位於亞利桑那州鳳凰城的台積電晶圓廠開始生產。NVIDIA 也正在德州興建超級電腦製造工廠,分別由鴻海負責休士頓廠、緯創負責達拉斯廠。這兩座工廠預計將在未來 12 到 15 個月內進入量產階段。
輝達表示,其將透過與台積電(TSMC)、鴻海(Foxconn)、緯創(Wistron)、日月光(Amkor)與矽品(SPIL)等全球領先製造商的合作,在美國生產高達 5,000 億美元規模的 AI 基礎設施。此舉反映了 NVIDIA 將部分供應鏈與產能轉回美國的戰略方向。這樣的本地化生產也有助於避開高額進口關稅、強化供應鏈韌性與地緣政治風險控管。
輝達創辦人暨執行長黃仁勳表示:
「全球 AI 基礎設施的核心引擎,現在首次在美國本土建造。將製造鏈移回美國,有助於我們更好地因應 AI 晶片與超級電腦日益龐大的需求,同時強化我們的供應鏈與韌性。」
輝達此次調整產能布局,與美國總統川普近期推動的「解放日」關稅政策有很大的關聯。該政策對全球科技供應鏈產生不小衝擊,而輝達此舉被外界視為降低貿易政策風險的積極應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