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太坊共同創辦人 Vitalik Buterin 昨日透過社群平台 Warpcast 發文,首度公開他在 2025 年的「個人」關注重心,內容橫跨以太坊技術發展、安全與隱私保障,以及更廣義的去中心化社會基礎建設。他也指出,雖然部分領域他參與較少,但已有其他核心開發者擔綱主導。
Vitalik 在文中明確表示,以太坊仍將是他今年最優先關注的項目,尤其是核心協議層(Layer 1)的長期路線圖,包括單區塊最終性(single-slot finality)、虛擬機長期演進(long-term VM)、無狀態化設計(statelessness),以及如何在提升可擴展性的同時,保持網路的安全性、韌性與去中心化特性。
除此之外,Vitalik 也強調「全棧式的安全與隱私設計」將是他著力的另一重點。他認為,以太坊的可用性不能僅限於鏈上基礎設施,應延伸至應用層與用戶端,例如去中心化應用(DApps)與錢包工具,並在這些層面實現更高程度的開源化與隱私保護,避免依賴中心化中介。
在區塊鏈之外,Vitalik 亦持續推動他過去幾年倡導的「去中心化加速(d/acc)」理念。根據他在個人網站上的延伸說明,這包括通訊協議、資訊層、治理機制設計,以及針對公共財、開源資助等制度創新。同時,他亦關注密碼學、作業系統、硬體、實體基礎建設乃至生物防禦等領域,嘗試將去中心化思維延伸至鏈外社會基建。
不過,Vitalik 也坦言,有些重要方向目前他參與相對較少,並點名以太坊社群中的幾位核心開發者正積極主導這些工作。例如 Paradigm 普通合夥人 gakonst、以太坊研究員 Dankrad Feist 與以太坊開發者 Ansgar 正推動短期擴容策略,包括在 2026 年前將 Layer 1 的 gas limit 提高十倍;而王筱維和 Tomasz Stańczak 則專注於以太坊基金會的組織治理與協調工作。此外,DeFi、支付與儲蓄等已成熟的應用類別,Vitalik 表示他目前也傾向讓更專業的團隊主導推進。